EN / 中文

高血压与基因多态性的那些事儿(一)

2022-03-31来源:
2021年10月8日是我国第24个全国高血压日,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高血压工作都十分重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不仅是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高血压都引起了极大的重视,将每年的517号定为世界高血压日。

111.jpg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不仅会引起脑卒中、脑梗死、脑缺血等常见的危害,还会引起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危害,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目前临床上90%的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其他各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因此单种抗高血压药往往不能满足多种降压机制的需求,而增加单药剂量虽可增加高血压控制率,但副作用也会大幅度升高,有的甚至影响到患者的依从性,迫使患者停止用药或更换用药方案,因此合理的选择和应用降压药物尤其重要。临床实践发现对于相同的抗高血压药物,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化差异,而基因多态性是药物反应个体化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高血压药物中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类药)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222.jpg


ARB类药物主要和两个基因多态性有关
——AGTR1CYP2C9

血管紧张素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体液因子,其90%以上的效应通过由AGTR1基因编码的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介导,ARB类药物是作用在该靶点上,AGTR11166A>C基因多态性可影响ARB类药物的治疗效果,C/C基因型个体对ARB类药物更加敏感,降压效果更好。并且其经由CYP2C9编码的酶进行代谢,中国人群中主要存在的遗传变异为CYP2C9*3,导致酶活性降低。指南中建议CYP2C9*1/*3基因型个体中洛沙坦的降压作用下降,需适当增加用药剂量以增强降压疗效;主要的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

333.png

我国也出台了高血压相关的指南明确了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关系,2015年发布的《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中明确了AGTR1 1166A>C多态性和CYP2C9*3多态性检测并指出携带AGTR1 C等位基因的患者服用ARB类药物降压效果更好,AC基因型组中基于坎地沙坦的收缩压降低比AA纯合子更显著,携带CYP2C9*3 等位基因的高血压患者适当增加洛沙坦的用药剂量。

随着国内心血管存量患者日益增长,导致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不断增多,这是由于50年来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202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我国城市与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由2002年的18.8%增长至2012年的25.2%。此外,据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估计,2019年全国高血压患者高达3.30亿人。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容,高血压患者众多,药物市场庞大,但不同的个体由于基因的不同对于药物的敏感度代谢程度不同,因此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

444.jpg

对于高血压患者,最重要的是——时间,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特别是对于需要使用多种抗高血压药物进行复合治疗的患者。一旦患者出现药物疗效差、毒副作用强,除了浪费医疗资源外,还耽误了治疗时间,造成患者脑部、肾脏、心脏、眼底视网膜等器官损伤。因此建议患者在进行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前给予基因检测,不但可以降低经济负担,更能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其他四大类抗高血压药物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我们将会在后面继续和大家分享,欢迎大家订阅公众号了解高血压与基因之间不可不说的那些事儿。